禀报的规矩(朱家溍)
禀报的规矩(朱家溍)
这是已故故宫著名专家朱家溍先生的一篇小文,指出了影视剧中经常能听见的“皇上驾到”“委员长到”其实是背离史实的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以清代和民国历史为题材的电影、电视剧中,经常有人大声喊:“太后驾到”“皇上驾到”“李中堂到”“陆军总长王士珍到”“委员长到”等等。几乎任何一个大人物出现时,都会有人喊“某某到”。这是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的。 太后或皇上要到某一地点去,事先都有安排,到达时从来用不着下人大声喊,也没有这个规矩。太后在颐和园或西苑三海等园囿驻跸的时候,如果随意出去散步,事先没有安排,不论她走到什么地方,前引太监看见有人,只要用气声口哨“嘘”的一声。那人就会紧急回避。如果来不及回避,就面朝墙站住,等太后过去,再自由行动。“李中堂到”一语出自电影《甲午风云》中李鸿章到邓世昌的军舰上检阅的场面。关于本省总督来军舰检阅,乃是一件大事,没有临时在现场通报的道理,更不许连姓氏一齐称呼本省总督。 按过去的习惯,如有贵宾来访,在门房当差的仆人便向主人当面禀报:“某大人拜会”,“某老爷拜会”。只要主人能听见就可以,不用大喊。如果是主人宴客,来宾很多,仆人也是面向主人用不大的声音说:“某大人到。”(不说“拜会”。)在回禀主人时不能直呼客人的名或号。以前面提到的王士珍为例,只应说:“王总长到”,不能说“陆军总长王士珍到”。必须明确“某某拜会”或“某某到”,都是说给主人一个人听而不是说给大家听的,所以用不着提高嗓音。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,例如清代六部九卿各衙门中,每一个部都设尚书满汉各一人,侍郎满汉各二人。这六个领导人不可能同时到部,有的兼任别的职务,有的要进内奏事。当六个人中的某一个到部进门时,茶役就到各司的窗外拉长声音说:“某大人到!”只有这种通报是给大家听的,目的是告诉各司:如果一个具体办事人员准备和某领导联系公事,听见通报后,就可以立刻去见他。 在外省,求见总督或巡抚的程序是这样:譬如苏州府知府来两江总督衙门拜见总督,必须预备一个禀帖,在辕门内挂号,由文巡捕手举禀帖,到签押房向总督说:“回大帅,苏州府禀见。”这时不用说苏州府知府姓什么,也不能说:“苏州府到。” “委员长到”这句话更是无稽之谈。抗日战争期间,我在重庆。当时每逢星期一,各机关都有“纪念周”。***中央党部的“纪念周”,是一个有很多部门代表参加的例会,每次都由蒋介石当主席。他进入礼堂时,大家已经站好,但没有人喊:“委员长到。”赞礼人宣布主席就位,唱国歌,主席宣读《总理遗嘱》,然后由一个部门负责人作报告。最后赞礼人宣布礼成,主席和大家同时退出礼堂。 我还经历过一种集会,那是在重庆中央训练团的时候。全体受训人员在礼堂内列队集合,门外有个号兵。当蒋介石走近礼堂门时,号兵吹一声号,礼堂里面的队伍就立正,蒋进来之后向大家说一声“稍息”。也没有人喊:“委员长到。”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